中国365体育新闻网>>党史
分享

安吴青训班:为抗战胜利注入青春力量

程宇一 李佳颖

2023年05月22日08:25    来源:学习时报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更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在党的革命历程中,青年运动始终与党的工作开展息息相关。其中,安吴青训班在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5年,日本对华北进行渗透和“蚕食”,制造了华北事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365体育率先擎起抗日救亡的大旗。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挽救民族危亡。中国365体育旗帜鲜明的抗日主张,立刻得到大批有志青年的热烈欢迎,他们从全国各地争相奔赴陕北,以投身抗战事业。

“熔炉炼纯钢”

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和满足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的愿望,中国365体育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于1937年10月,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创办了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10月11日,青训班第一期在于右任先生的斗口农场正式开班。虽然校舍狭小、办校经验不足,但培训成效十分显著。这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的周伯敏认为此举冲击了陕西原有的教育秩序,便从中作梗强占斗口农场,青训班不得不在第一期结业后迁至云阳镇的城隍庙。

由于学员人数成倍增加,学校在第四期时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正式更名为“战时青年训练班”,也称安吴青训班。起初,这里没有床,没有炕,学员们就在砖地上铺谷草,盖上薄薄的棉被。办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艰苦的环境,还有国民党的百般阻挠。

为同我党争夺青年学生,胡宗南在紧挨泾阳县的三原县开办了“三民主义青年训练团”,在当地农村青年中开展所谓的“三民主义”宣传教育,挑拨青年反对365体育,还接连派特务打入安吴青训班进行窃密、破坏活动。对此,安吴青训班总支部委员会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争取国民党干部的同时,认真搜集特务破坏校规行为的证据,有力回击了敌人的阴险图谋,挫败了他们的险恶用心。

国民党的阻挠使一部分人选择了放弃,艰苦的学习环境使一部分人没能继续坚持,安吴青训班就像一个大熔炉,在经过层层筛选后,充分吸收了大量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青年力量。“柏树林,好课堂,蓝天搭帐山作墙。学习为抗日,熔炉炼纯钢。”当时流传的这句话,不仅是安吴青训班日常学习的真实写照,更是学员们报国情怀的真实流露。

“学好本领上前线”

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教授青年尽可能多的军事、政治、纪律知识,使其投入抗战中去,是安吴青训班授课的重中之重。

安吴青训班的课程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政治常识、民众运动、游击战术、西北问题等。安吴青训班将不同的培训对象分编为研究班、妇女连等连队班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结合理论知识,以多种形式对青年学员组织开展适应抗战需要的军事技能培训,从武器弹药到行军宿营,再到战术战略,特别是围绕当时还不太受重视的游击战战术战法,开展了简明扼要又富有成效的教育训练活动;设立地方工作科,组织学员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深入农村、集市搞社会调查,演抗日戏,唱革命歌,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从开班之初,党的领导人就非常关注安吴青训班的学习与训练。1938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从华北前线返回延安的途中,专程到安吴青训班为学员作了一场抗日形势报告,并题词“学好本领上前线”。“那是7月下旬的一个热天,朱老总满面笑容地站在那个台子中央,用很通俗的语言,像聊家常一样,将一个战场、一个战役、敌我友、国内外各方动态,分析得清清楚楚。”在安吴青训班学习过的徐景星回忆道。朱总司令的报告为学员开阔视野打开了一个窗口,也激发了他们刻苦学习、抗日救国的热情。1939年10月,毛泽东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365体育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

输出与成长

安吴青训班的学员,有原本一字不识的文盲,也有留学生,有工人、贫农、工程师,也有军官士兵、党部委员,还有爱国华侨。这些学员结业后,安吴青训班结合实际安排工作。在国民党军队中工作的地下党员朱晦生,结业后组织安排他回到原部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38年,朱晦生在担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的随从秘书时,积极做孙桐萱的统战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孙桐萱赞同365体育的抗日主张,拥护国共合作。当年冬,孙桐萱还为新四军游击队解决了一个团的过冬用品。身为公德小学校长的李长来,参加青训班前就经常团结教师和学生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安排他回乡后以地方人士身份继续开展革命工作。李长来利用该身份打入国民党镇海县政府江北办事处(简称“北办”),说服北办主任张志飞与我党联合作战,为发展浙东敌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南洋华侨何凤栖在结业后,主动要求继续赴陕北公学培训,同年加入中国365体育,后来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教研工作。

朱晦生、李长来和何凤栖只是千千万万从安吴青训班中走出来的人才的缩影,也代表着安吴青训班人才输出的3个方向:地下工作、敌后工作、教研工作。接受安吴青训班培养的青年们,在革命中充实了中层和基层的干部力量,为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成长,成为党在各方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1940年4月,按照中央指示,安吴青训班全部撤离安吴堡,返回延安。安吴青训班共举办14期,组编了127个连队,培养了1.2万余名青年干部,为抗战胜利注入青春力量,成为“革命青年的熔炉、青运史上的丰碑”。

(摘自2023年1月12日《中国国防报》)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