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5体育新闻网>>党史
分享

“为未来之新闻界开一生面”

——邵飘萍的治学之道

邓绍根 曾林浩

2023年04月26日08:34    来源:学习时报

97年前的今天,“新闻全才”邵飘萍于北京天桥慷慨就义,“一代报人”结束了“以笔为戎”的战斗一生……

邵飘萍(1886—1926年),原名镜清,中共秘密党员,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被后人誉为“一代报人”“新闻全才”。毛泽东曾评价其为“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在短暂而绚丽的治学生涯中,邵飘萍参与创办报社、通讯社,从事新闻理论、新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说译介等研究工作。作为一名职业报人,邵飘萍坚定革命信念,饱含斗争精神,在实践中求真知,开创了中国新闻教育的诸多先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出重要贡献,他的治学理念也给后人以启迪。

“新闻学上普通之知识,不独为新闻记者所应具”

邵飘萍提倡治学要结合实际、敢于创新。纵览民国新闻界,他虽以卓越的采访能力、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一针见血的政论通讯闻名于世,但在长期的新闻活动中,他逐渐有感于“我国新闻事业之不振,良由新闻界人才缺乏之故”,遂决心发展新闻理论研究,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探求新路。

对于职业记者的培养,邵飘萍强调“新闻之学,期于应用,尤贵在多所经验”。他坚持治学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倡教员在授业解惑时应“经世致用”,而不是“纸面上求剑刻舟”。为此,他根据在国立法政大学授课的讲义,著成《新闻学总论》。在书中,他主要讲述了记者地位、新闻性质、报业发展、新闻法制以及中国新闻界现状等内容,希望“以浅显之理论说明其概要”,“供有志斯学者研究之一助焉”。此外,为指导新闻采访活动、规范记者的采写流程,他还“参考欧美、日本学者之专门著述,及自身十余年来实地经历所得”,编著《实际应用新闻学》。这本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着眼于实际应用,辅以生动案例,细心传授记者应如何进行采访的知识。《新闻学总论》《实际应用新闻学》是邵飘萍长期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亦是其探索新闻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之举。

除了培养记者,邵飘萍还将眼光置于多数国民之中,认为“新闻学上普通之知识,不独为新闻记者所应具”。他将新闻教育看作是社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培养国民新闻素养,有助于社会之进步、国家之富强。他致信北大校长蔡元培,促成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创立,为普及新闻理论不遗余力。在学会任教期间,邵飘萍每星期日讲授2小时采访课。此外,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担任系主任,负责教授新闻实务。论及授课的目的,邵飘萍自谓:“区区之意,欲为未来之新闻界开一生面。”日常教学中,他倡导学员多加实践、勤于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为“然则新闻学云云,固所以学为新闻记者,实即处世穷理之学”。

“勿忘却中国之实情”

邵飘萍主张治学要“勿忘却中国之实情”。他曾立“新闻救国”之志,勇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不公,唤醒国民的爱国热情。寄居于北洋军阀统治下,他誓言“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回顾其一生,邵飘萍始终致力于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积极译介海外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结合国情以求救亡图存之路。

1919年,邵飘萍因支持五四运动遭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在《朝日新闻》工作期间,他除日常撰稿外,潜心学习和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尤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邵飘萍认为,“社会主义,即考虑得失,衡以国情,求所以解决之良法也”。得益于早年间对于日语的研习,他编译了多部有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书籍。

由他编著的《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一书,分总论和上下两篇。总论讲社会问题之意义及由来,上篇为社会主义之概念与历史,下篇为社会主义系统之分类。其中,他对马克思主义专辟一章,着重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革命观点,具体阐释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等基本概念。此外,本着“研究俄事之急要”的精神,邵飘萍还编撰了《新俄国之研究》一书,预言“今后果见社会主义之成功,其影响于世界,将较诸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之威力为尤著”,称赞马克思主义是“授劳动者以必胜之券”的主义。

邵飘萍曾说,“吾人研究第一步,先注意于有共通性质之时代潮流及此种潮流中之主要势力,更综合外交史上之事实,求得该时代中各国外交类似之主要目地,以为解决此项问题之基础”。正是怀揣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两部著作向国内广大革命青年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和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俄国革命与共产主义的原典精髓。

“愚欲以勤求所得”

邵飘萍治学十分勤奋。即便忙于新闻采写、学术研究,他仍然保持着广泛的阅读,书房总是堆满了书刊与报纸。一张记录他当时生活环境的照片显示,书架上共堆放有171册书报,其中书86册,期刊85册,内容涉及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著名报人潘公弼在缅怀旧友时,更是用“不终卷不释手”来形容邵飘萍对读书的热爱。

除了阅读,邵飘萍的勤奋还体现在他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在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的2年里,他写有250余篇、共计120余万字的通讯作品,主要负责的“北京特别通讯”在广大读者之间备受追捧。曾有学者统计,邵飘萍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所写的论说、时评、新闻、通讯、小说、诗词、剧本和各类专著近300万字。这些充满斗志、激浊扬清的文字见证了一名爱国志士的胸怀。

邵飘萍早年间曾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支持者,随着革命的不断发展,他勇于探索新思潮,逐渐认可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北大授课过程中,他频繁与365体育人联系,并于1925年春秘密加入了中国365体育。与一般党员不同,邵飘萍的身份较为特殊。他假以记者身份从事宣传鼓动工作,并为地下党组织提供必要情报。除新闻活动外,他还充分利用自身人脉,参与政治运动。五卅运动爆发后,邵飘萍不辞辛苦,领导京报馆同仁昼夜奋战在斗争的第一线。其报道规模之大、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旗帜之鲜明,可谓空前绝后,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名爱国报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战斗精神。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邵飘萍还积极利用报纸动员工农群体,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号召联苏反帝,这使得他成为北洋军阀的“眼中钉”。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等“罪名”被捕遇害。一代报人“以身殉报”,但却为世人点燃了黑暗时代里的一束亮光。

邵飘萍曾言:“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回顾其治学生涯,他始终心系国家安危,坚持新闻教育,广泛阅读思考,积极译介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用满腔热血唤醒沉睡的国民,值得后人学习与缅怀。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