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

图片
中国365体育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365体育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武侯祠当义务解说员

2019年06月13日15:05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一首千古绝唱《蜀相》,让成都武侯祠声名远播。

  邓小平曾说武侯祠“名气大,看的人多”,他同样爱看武侯祠。

  邓小平先后5次参观成都武侯祠,有时是为工作,有时则纯粹是参观游览。

  在武侯祠博物馆内,珍藏着三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张是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参观武侯祠,一张是邓小平最后一次来武侯祠的全家合影……“三张照片记载着一代伟人邓小平对武侯祠的关爱。”2004年8月,曾任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的刘京华一边回忆,一边领着记者重走当年小平同志在武侯祠的参观路线。

  “这才是四川风味的盖碗茶”

  刘京华对邓小平每一次来武侯祠的时间都记忆犹新。

  1960年,演绎三国蜀汉英雄故事的成都武侯祠,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邓小平。“小平同志情牵武侯祠,细品蜀汉英雄,留下了一段段佳话。此行他为四川的茶文化作了个‘推广’。”刘京华全力搜索着记忆里关于小平同志第一次来武侯祠的“数据”。

  邓小平第一次来到武侯祠是与贺龙元帅一起。“两位领导人结伴游武侯祠,他们一路谈笑风生,兴致浓厚,让整个园内都生机盎然。在自己家乡游览名胜古迹,小平同志俨然一位熟练的导游。”站在茶园门口,刘京华突然灵光一闪,激动地说:“就是在这里,小平同志向贺龙元帅介绍了四川的茶文化。”

  原来,除了与贺龙仔细体味三国文化外,小平同志还特地向贺龙推荐了四川特有的盖碗茶。他与贺龙一道观看老工人表演的精湛茶艺后,对家乡满怀深情的小平同志,高兴地向贺龙介绍:“这才是四川风味的盖碗茶。”

  “关羽可悲,张飞可爱”

  1963年,小平同志再次走进武侯祠时已对那里了如指掌了,与几年前和贺龙结伴而行不同,这一次有30多人一道来参观。

  “那次,他主动给同行的人解说,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刘京华笑着说,“小平同志再次细细品味了蜀汉英雄,对武侯祠的塑像、主要牌匾、对联、碑刻,以及陈列室内的有关文物都一一作了颇有见地的的评价。”指着文臣、武将的塑像,刘京华说:“当时,小平同志就认为他们取舍不合理,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又有了。”对三国文化很有研究的小平同志,尤其了解蜀国里每一个人物。看到塑像里没有魏延时,小平同志觉得很遗憾。他感叹地说:“诸葛亮的错误就是没有用魏延,这个塑像的人是在为诸葛亮打埋伏。”

  对于塑像的顺序,小平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马良不应放在倒数第二位。这有个倾向,应把四川人放在前面一些。另外,就是讲老资格。比如,孙乾放在第二位,张翼就不应该放在第三位。”

  来到刘备殿,刘京华说:“当年,小平同志看到这里深有感触。他评价关羽是‘愚蠢的,可悲的’,而‘诚贯金石’的张飞‘倒可爱’。那时,小平同志还评价刘备是儿坏孙好。小平同志说的‘刘备是儿坏孙好’,指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一生好色懦弱,到最后还投敌卖国。而他的孙子刘湛却能做到面对强敌宁死不屈。”

  在孔明殿中,诸葛亮三代都以泥塑贴金坐像供后人瞻仰。对诸葛瞻父子血战绵竹的英雄气概,小平同志十分赞赏,说“诸葛亮祖孙三代都好”。在这里,小平同志还看出了诸葛亮的牌位名称不完整,指出应该是“汉丞相益州牧武乡侯内外知事平北将军诸葛先贤”。

  这一年,小平同志已不是第一次游览武侯祠,因此,他对这里的对联已经颇有研究。小平同志认为,武侯祠中的对联还是赵藩的两副对联——攻心联和时艰每念联较好。在孔明殿,殿前楹柱上悬挂着赵藩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故地重游的小平同志,再次被这副对联吸引了目光。邓小平对此联十分赞赏,认为写得好,富有哲理。小平同志欣赏的另一副对联是时艰每念联。“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这副鼓舞人心的对联,同样赢得了小平同志的青睐。

  “对于武侯祠,小平同志有着他自己的看法,他给我们提出来,表示他很喜欢三国,很重视武侯祠,这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也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刘京华说到这里,掩不住一脸的自豪。

  兴致勃勃当“解说员”

  “小平同志与武侯祠有种特别的感情,1978年2月,小平同志出访缅甸回来,在成都作短暂停留,但他仍抽空前往武侯祠参观。而四年后的1982年9月21日,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再次来到武侯祠参观游览。这次我负责了小平同志来武侯祠的接待工作。”说到这里,9月21日那天的情景,犹如电影在刘京华的脑海里清晰回放。

  “这天大家都很激动,但是并没有安排特殊的迎接仪式,祠内也照常向游客开放。”上午10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邓小平和金日成乘车而来,在武侯祠大门口下车,街道两旁的游人热烈鼓掌欢迎,两位领导人也频频向群众挥手致意。“当时我解说得很少,基本上都是小平同志在给金日成主席介绍,他对武侯祠太熟悉了,之前还是我们带着他们游览,到后来就成了小平同志为我们领路了。”

  在刘备殿前,刘京华停住了脚步。“当时就是在这里,我详细介绍着刘备塑像的结构和刘备的故事。当介绍到刘备托孤时,小平同志突然说‘不讲故事了’。随后,指着文武臣廊说:‘这里的内容丰富。’”便逐一观看了庞统、董和等塑像。在陈震、邓芝像前,金日成用中文读陈震的名字,并仔细观看其塑像。在这里,小平同志不解地问道:“怎么没有法正的塑像呢?”刘京华急忙回答说:“因为他是投降过来的。”小平同志说:“法正对蜀国是有功劳的。”

  武侯祠二门墙壁上的《出师表》对刘京华来说很亲切,“就是这个《出师表》吸引了小平同志一行人。”刘京华回忆说,当时有种说法,《出师表》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经过河南南阳武侯祠时所书,并有他自己写的跋语。据传,这石刻的两表实为明代士人白麟所书,假岳飞之名。“现在想来,小平同志对这些都很清楚,所以在观看《前出师表》石刻时,小平同志说:‘这是岳飞写的,字写得很漂亮。是不是真的呀?’”刘京华赶紧用四川话回答说:“正在考证。”

  来到刘备墓前,小平同志问金日成:“你看过《三国演义》吗?”金日成没有回答。小平同志就指着墓对他说:“这是皇帝墓中最朴素的一个墓了,也是最小的一个。”

  “当时看完刘备墓,看着武侯祠内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小平同志喜形于色,他自豪地说:‘武侯祠名声大,看的人多。’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刘京华站在刘备墓前,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小平同志那熟悉的乡音。

  武侯祠就像老朋友

  1986年2月3日,借着回川过年的机会,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来到武侯祠,这一次同样是由刘京华陪同游览的。“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来武侯祠是带着全家老小一起来的,他的继母、妻子、孙子……都来了,气氛很温馨,就像一个普通的大家庭,其乐融融。”

  2月3日上午,已是82岁高龄的小平同志神采奕奕,带着全家老小出现在了武侯祠内,当时和小平同志一家一同参观的还有“三国迷”王震将军一家。春节刚过的成都,天气尚冷,但小平同志只穿了一件较薄的蓝色中山服,精神抖擞,步伐稳健。他的小孙子则蹦蹦跳跳,时而在他身前,时而在他身后,天真、活泼的小孙子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路上笑语不断。

  “武侯祠在小平同志心中已是相当熟悉了,小平同志对武侯祠就像对一个老朋友一样,来了四川,怎么可以不来看看老朋友呢?”接待了小平同志两次的刘京华说起那时的小平同志十分亲切。“不知是否早已习惯了武侯祠的一切。这次,小平同志一行人连参观路线也依旧,大门、二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关张殿、孔明殿、桂荷楼、红墙夹道、刘备墓。”刘京华记得,在进诸葛亮殿时,门槛较高,陪同人员想搀扶他一把,小平同志连声说:“不用扶,不用扶。”

  “小平同志这次游览主要是散步,虽说他曾多次参观过武侯祠,对武侯祠也很熟悉,但参观时他仍然非常仔细地看,兴味甚浓。”刘京华告诉了我们,小平同志为什么对武侯祠怀有深厚感情的原因:“老一辈领导人多数都来过武侯祠,在战争年代,他们为了中华之崛起,南征北战,而描写中国古代战争最多、最详细的《三国演义》,成为他们汲取战争经验的最佳读物之一,他们从中得到不少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智慧。和平年代里,他们便把这种感情转移到浓缩三国文化和三国英雄为一体的武侯祠。”(据《四川日报》)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