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中國工農紅軍滇游擊隊”印盒

尹侖 任傳振

2023年12月25日08:42    來源:學習時報

在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有一枚正面刻有“中國工農紅軍滇游擊隊”的印盒,那10個紅漆文字雖已斑駁,但蘊含著一段珍貴的紅軍故事。這是一個銅鍍鉻的印盒,長10厘米,寬4.5厘米,高2厘米,做工精致,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出現處處斑駁,但在光線的照耀下整體還閃爍著銀光。如今印盒中的印章早已不知所終,如果不是印盒正面上還保留有10個紅漆文字的話,這個印盒也不會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查閱紅軍在雲南的歷史,在目前的史料記載中曾經有兩支帶有“滇”字番號的紅軍游擊隊活躍在雲嶺高原,一個是“中國工農紅軍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另一個是“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

“中國工農紅軍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是1929年12月鄧小平、張雲逸等在廣西組織發動百色起義后,在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堅持斗爭的紅七軍二十一師派人到雲南省富寧地區發動組織起來的。中國工農紅軍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創建的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位於雲南、貴州、廣西三省交界處,是紅七軍主力北上后,在南方堅持開展游擊戰爭的重要根據地之一,也是黨在雲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1930年6月,紅七軍主力北上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韋拔群、陳洪濤、黃明春奉命返回右江籌建紅二十一師,在右江堅持革命斗爭。

1931年8月,中共右江特委決定進行戰略轉移,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到外線作戰。1931年11月,右江特委派黃慶金、李德惠率領部分紅軍到滇桂邊活動。1932年底,韋拔群、陳洪濤相繼犧牲,右江革命根據地遭受到嚴重損失后,右江下游黨組織又陸續派六十二團干部和地方主要骨干進入滇桂邊區工作,組建了600多人的游擊隊。1933年五六月,中共右江下游黨委又派一批干部進入滇桂邊區協助工作。至1934年初,滇黔桂邊區的武裝斗爭已由中心區的富寧發展到廣西的靖西、那坡、德保、西林、百色等縣的部分地區。1935年后發展到廣南、麻栗坡。僅富寧就建立勞農會21個,赤衛隊27個,赤衛隊人數達2600多人。與此同時,各級政權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形成了全區性的革命武裝斗爭,建立了以富寧為中心的滇黔桂邊區游擊根據地。

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歷經近8年的艱苦戰斗,鼎盛時期,游擊隊和赤衛隊發展到8000多人槍,根據地面積達滇黔桂的28個縣4萬多平方公裡,人口180多萬人,英勇抗擊了滇黔桂三省反動武裝10余次“圍剿”。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與國民黨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的主力接受改編北上抗日。部分紅軍干部戰士根據中共廣西工委“右江今后黨的工作是隱蔽精干,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指示,轉移到中越邊境地區繼續開展隱蔽斗爭,一直堅持到1949年富寧解放。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使紅七軍播下的革命種子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在中國365体育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則與長征有關。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立即調整戰略方針,改變行軍線路,一渡赤水,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雲南省威信縣扎西地域集結。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做出事關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和戰術部署,其中包括在川滇黔邊區創建新蘇區根據地,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在川滇黔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斗爭。周恩來親自參加紅軍縱隊動員會,並明確游擊縱隊的任務:一是打擊、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作戰﹔二是安置和保護好傷病員﹔三是建立根據地。2月12日,留下組建游擊隊的紅軍指戰員與紅軍主力分手之后,組建成立了紅軍川南游擊縱隊。7月上旬,中央紅軍北上后,紅軍川南游擊隊與黔北游擊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活動於川滇黔邊區。

游擊縱隊在三省邊區積極開展了英勇的武裝斗爭,主動尋敵作戰,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積極向川南游擊。國民黨軍隊以為還有一支紅軍主力留在川南,十分驚慌,急調川軍以大量兵力,對縱隊進行堵截。蔣介石更深恐紅軍縱隊在川滇黔三省邊區立足,創建根據地,親自調集雲貴川大量兵力對縱隊發動多次三省“會剿”。面對數倍、數十倍的國民黨軍隊和民團的跟追堵擊,縱隊英勇戰斗,迂回穿插,進佔扎西、包圍長寧縣城,奔襲川南重鎮安寧橋、梅硐場等20余個鄉鎮,攻取四川筠連、貴州赫章縣城,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威脅瀘州、宜賓、畢節等要地,這樣,縱隊在三省邊區拖住大量敵人,策應和配合了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和紅二、六軍團的轉移。1936年9月,游擊縱隊為了進一步開展游擊戰爭,把在雲南威信一帶組織起來的農民武裝擴建改編,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雲南游擊支隊”。

1936年秋,川滇黔三省國民黨軍隊集中重兵對紅軍游擊縱隊進行了連續3個月的大規模“會剿”,游擊縱隊奮勇戰斗,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到同年底不幸失利。雖然游擊縱隊主力失敗,但以雲南支隊為代表的紅軍游擊支隊一直堅持斗爭到1947年。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播在川滇黔邊區的革命種子,游擊縱隊在川滇黔邊區20多個縣境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牽制了近10萬敵人,有力地配合了紅軍主力長征,勝利地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光榮任務,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目前,除了上述兩個番號中正式帶著“滇”字的紅軍游擊隊以外,還沒有發現“中國工農紅軍滇游擊隊”的記載,那麼這個印盒上的“中國工農紅軍滇游擊隊”番號是不是蘊含著一段尚未被人發現的紅軍歷史、等待黨史研究者進一步挖掘?抑或上述兩個已為人知的紅軍游擊隊在特定時期的稱謂呢?但無論如何,這個印盒上的“中國工農紅軍滇游擊隊”都記錄了紅軍主力部隊長征過雲南以及紅軍游擊隊在雲南的光榮歷史,這個印盒本身也成為了一個見証歷史的珍貴紅色文物。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