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延安時期橋兒溝鄉鎮的黑板報

郭玉杰

2023年10月29日09:10    來源:學習時報

365体育

图片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毛澤東提出的全黨辦報、群眾辦報就是對黨報貫徹群眾路線的高度概括。他明確提出:“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365体育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隻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1942年,他為《解放日報》題詞“深入群眾,不尚空談”。1944年底,他在給晉綏邊區《抗戰日報》的指示中,告誡報社的同志不要忘記自己“是給晉綏邊區365体育辦報,應根據當地365体育的需要,否則便是脫離群眾,失掉地方性的指導意義”。

延安時期,在毛澤東的指導和推動下,《解放日報》《邊區群眾報》《關中報》《米脂報》《延市通訊》《安塞群眾》等眾多報刊都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收到了很好的新聞宣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陝甘寧邊區各鄉鎮還紛紛創辦黑板報,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據資料顯示,當時僅綏德地區的葭縣在1944年下半年就創辦黑板報67塊。黑板報由於貼近群眾生活“接地氣”,而且適應戰爭形勢下根據地經濟困難的環境,成本較低便利可行、適應基層辦報能力,所以尤受群眾歡迎,其中延安橋兒溝鄉鎮的黑板報在宣傳黨的政策、密切聯系群眾方面的表現較為突出,成為發動群眾參與辦黑板報的典型。

延安時期的橋兒溝鄉鎮包括一條市街和五個自然村,全鄉151戶人家,共562人。其中認識千字及千字以上的有34人,認識500到1000字的也有二三十人。全鄉人口比較集中,除一個離開市街有六七裡路的劉家溝外,其余四個村子都分布在市街的周圍﹔市街成為全鄉一切活動的中心,鄉上的黑板報就豎立在市街的丁字路口上。黑板報由木板制成,寬約1.3米,長約2米,鑲在木架上,方便雨天移動。

橋兒溝鄉鎮的黑板報從1944年6月辦起,以7月底為界分成兩個階段。7月底以前由鄉政府文書主辦,7月底以后黑板報的編輯、寫稿則交給群眾負責,鄉政府進行領導並給予幫助。當時初步規定黑板報三天出一期,稿子多了可多出。

鄉政府最初辦黑板報時,干部的熱情不高,群眾的態度也較冷淡。因為早在1942年時鄉上曾經出過黑板報,報名叫“街頭新聞”,由魯藝俱樂部主辦。每天由一個負責人將《解放日報》上的國內外重要消息摘錄一些抄在黑板報上,群眾能夠看懂的很少,對它不感興趣,這使辦黑板報起步艱難。后來在鄉政府和部分干部的支持下,於1944年6月5日出了第一期。群眾對第一期黑板報的反映還不壞,對黑板報上的消息都感到新奇。緊接著又出了第二期,報道了《十二歲的娃娃頂大人》,表揚一個娃娃熱愛勞動的事情。群眾反響不錯。

這樣黑板報就逐步辦了起來,但也伴隨著許多困難。這一時期發動群眾參與的工作還沒有開展起來,黑板報的內容主要配合政府工作的開展,反映鄉上的情形,如變工隊、婦紡、衛生、識字以及反對巫神等。有時也登載一些時事消息,但由於稿子長,文字不通俗,群眾很難接受,對辦黑板報的熱情不高。

橋兒溝鄉政府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很快便認識到了辦黑板報脫離群眾的問題,於是在7月底提出“大家辦,大家看”的辦報原則,發動群眾給黑板報寫稿,並注意培養群眾中的積極分子,群眾給黑板報寫稿或提供材料的多了起來。1944年8月,鄉政府把全鄉的文化工作積極分子組織起來,成立了文化委員會,由鄉政府負責領導,把黑板報交給文化委員會來辦。當時全鄉除一個小村子趙家崖外,每個村子都分布有文委會的委員。每個委員都擔負通訊員的工作,同時發動和指導群眾寫稿,群眾不會寫字的就由委員代筆。這段時期,群眾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稿子多得登不完,有些稿件黑板報還寄往《延市通訊》《邊區群眾報》《解放日報》。

經過不斷調整和改進,黑板報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是內容越來越豐富,包含時事、婦紡、衛生、表揚、批評、政令等內容,文字口語化,群眾喜聞樂見﹔二是反映當地群眾的實際生活,群眾感到親切﹔三是形式更加活潑,配有插圖、畫像,對群眾有吸引力等。因此,黑板報在提高群眾文化水平、反映群眾生活、推動鄉鎮工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促進鄉鎮工作。群眾發現一些問題,很快把它反映到黑板報上,推動了鄉上的工作。如街上一個婦女寫了一篇表揚楊老婆生產積極的稿子:楊老婆今年50歲了,在半年中間紡了24斤線子,還協同兒子做了好幾石豆子的豆腐。經過鄉干部的考察,楊老婆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勞動婦女。黑板報上表揚了她的事跡,對鄉上的生產工作起了推動作用。

教育和引導群眾。一方面傳達政策和信息,由識字的人讀給群眾聽,使群眾能夠便捷地了解政策和時事,獲得知識和信息。另一方面發揮激勵作用,當時群眾把做好事登黑板報表揚的叫“上黑板報”﹔做壞事受黑板報批評的叫“爬黑板報”。“上黑板報”和“爬黑板報”已成為橋兒溝鄉鎮老百姓中的口頭話,也成為老百姓學榜樣和對照檢查自己的一面鏡子。有誰吵架或是有不文明的現象出現,隻要登上黑板報立馬會改正。

群眾識字的工具。黑板報的編輯由夜校的教員和學生擔任,由此使黑板報和夜校聯系起來。商會夜校主動給群眾提供老師教授識字,還將一些投稿群眾發展成夜校學生。同時,為給黑板報寫稿,表達思想或反映情況,也提高了群眾學習識字寫字的積極性。

黑板報對黨報傳播效力發揮了補充作用,同時也使黨的政治影響力向基層延伸。1945年的《解放日報》多次刊發邊區群眾辦黑板報深受好評的報道。黑板報一頭連接著黨和政府,一頭連接著群眾,不僅向基層傳播黨的聲音,助推基層政府的工作,而且有利於培養新公民的素質,淳化民風,推進鄉風文明。延安時期橋兒溝鄉鎮的黑板報就是黨領導下大眾辦黑板報的一個縮影,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實踐探索。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