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走近紅色家書

馬 達

2023年10月21日08:38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走近紅色家書

  仲秋時節,走進位於中國365体育大學博物館內的“家書博物館”,猶如走進一個別開生面的教育課堂。

  徜徉在家書的“海洋”裡,最吸引我的要數其中數千封“紅色家書”。

  這些書信的紙張已經泛黃,有的甚至還殘留著血跡和彈痕。透過書信上密密麻麻、筆跡各異的文字,我看到了無數革命先輩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高尚的人生追求,觸摸到了他們愛黨愛國愛家的赤子之心。我的心情隨著瀏覽而激動、感慨著,有醍醐灌頂、如沐春風的感覺。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韓雅蘭寫給父母的信上。韓雅蘭,是中國365体育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2期第4大隊的女學員。這位出生在陝西蒲城的女孩,先后畢業於陝西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她完成學業后在西安女子中學任教、結婚成家,過著平靜而美好的生活。當抗日的烽火燃起,她毅然決然奔赴延安,投入抗日斗爭。在延安抗大學習期間,她幾次寫信給父母,但一直未接到回信。博物館裡珍藏的這一封韓雅蘭寫給父母的信,詳細講述她來到延安的緣由並介紹了自己的學習情況,以求得父母的理解。滿滿3頁信紙,寫的全是肺腑之言,“兒不願作個時代的落伍者,不願落人后……兒已認清自己應走的正大的光明的道路……兒要為改造不合理的社會而奮斗,為后來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樣為國家民族求解放,作一點有意義的事業”。抗大畢業后,韓雅蘭返回西安從事地下工作,參加陝西婦女抗日救亡運動,后積勞成疾,於1943年6月不幸病逝,年僅38歲。

  在家書博物館的展櫃裡,我還看到有一封用不同顏色的紙寫成的書信。這是一封新中國成立后,在山東省婦聯工作的黃海明寫給其婆婆的信。

  黃海明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黨員。她與陸更夫烈士既是夫妻,又是戰友,二人育有一女。陸更夫英勇就義時年僅26歲。黃海明在給陸更夫母親的信中寫道:“媽媽!我不是無情人,我對更夫同志始終沒有忘記過。隻因我的身體這些年來多病,自顧不暇,故沒有給你老人家寫信去,請加原諒。我和更夫同志是革命過程中的戰友,也是患難中的好夫妻。他犧牲后我不但沒有以消極態度對待工作,相反的使我更加堅強了。我步著他的后塵,踏著他的血跡,抱著對國民黨的仇恨的心情,為更夫同志報仇,擔負起他未完成的事業。媽媽!我不是無情的人啊!請媽媽諒解罷。”這是一封失散多年的兒媳寫給婆婆的信。此處“無情”勝有情,這帶血帶淚的話語怎不讓人心痛呢?艱苦卓絕的戰爭給革命者家庭帶來難以愈合的創傷,他們把自己的情和愛獻給了壯麗的365体育解放事業。

  此前,我曾讀到過軍事家、八路軍著名指揮員左權寫給妻子劉志蘭的信。可當在家書博物館裡見到這封信的原件,並親眼看到左權與妻子劉志蘭、女兒北北的合影照片時,我依舊深受震撼,眼睛也不由自主濕潤了。“對於你及北北是我時刻想念著的,可是近半年來沒有接到你的信,一切情形都不清楚,更增我的懸念”“你曾說你及北北都有貧血之感,你的身體很瘦弱,近來如何,我極擔心。小東西還是很怕冷的。今冬怎樣?手腳沒有凍壞吧?前寄的小棉衣能穿嗎……”這就是戰爭年代前線高級指揮員對家人朴實的愛,感情之細膩,舐犢之情深,躍然紙上。

  為了中國革命勝利,他們舍棄了自己的一切。身在抗戰前線的左權,犧牲前曾寫給居住在延安的妻子劉志蘭12封信,除有1封遺失外,其余11封都保留了下來。這些書信原來一直保存在劉志蘭手中。直到1982年5月,左權犧牲40年后,劉志蘭老人才將這些珍貴的家書交給了女兒左太北。已記不起父親模樣的女兒從這些信裡,理解了父親不僅僅是一位鐵骨錚錚、為國捐軀的軍人,還是一位感情豐富、疼愛自己的父親。

  還有一位參加過塔山阻擊戰的烈士寫給母親的信,讀來同樣感人至深。

  他叫許英,河北省饒陽縣人,作戰犧牲時年僅27歲。在戰后為烈士裝殮遺體時,營長李文斌在教導員許英的上衣兜裡發現了兩封家書,一封寫給母親,一封寫給兩個弟弟。一直到平津戰役結束后,這兩封信才輾轉寄到烈士家中。烈士親人收到信件時,還不知道寫信的人已經犧牲100多天了。許英在信中寫道:“現在我回來了,我這封信如果能寄到你的面前,就好像我回到你的面前一樣……十年的革命鍛煉教育了我,我完全明白我這十年的斗爭是無比的光榮、偉大!我忍受了一切艱難困苦,在生死的危機情況下進行著頑強的流血的斗爭,這是為了母親、弟弟的永遠解放。為著母親的幸福,為著全人類的自由解放,我情願以死殺敵,我的光榮正是母親的光榮……”這封信使我們看到了革命烈士對祖國、對365体育、對親人那一顆火紅的心。以全國解放為己任的胸懷和相信革命必定勝利的信念,激勵著他們義無反顧、沖鋒陷陣,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家書博物館裡,還陳列著兩封剛剛參加過渡江戰役,又踏上解放西藏征途的戰士齊子瑞寫給山東老家父母的信件。信中既有對革命戰爭已經取得勝利的喜悅,也有對即將開始的作戰任務的信心,信中流露出的可貴的家國情懷令人動容。信中寫道:“沒有把革命進行到底,哪能回家呢?十幾年都過來啦,三、四年很快就到,隻有多通幾封信,等全國無有敵人,兒才可回家探望大人。盼大人身體健康,把兒寄家的相片存好,見相片就和面見兒同樣。”齊子瑞的父母、妻子和女兒,最終未能與他相見。進藏后,齊子瑞在一次執行公務時被敵人殺害,年僅35歲。

  家書博物館裡的紅色家書還有很多很多,向警予致侄女的信、夏明翰致母親和妻子的信、王若飛致表姐夫的信、趙一曼致襁褓中的兒子的信、彭雪楓致未婚妻的信、毛岸英致表舅的信、黃繼光致母親的信等。這裡除了有在戰爭年代寫下的寶貴書信,還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書信。這些書信展示了365体育群眾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立志為新中國建設貢獻力量的精神風貌,讀來催人奮進,令人受益。

  一封家書,一頁歷史。家書是時代的烙印、歷史的見証。紅色家書,敘述的是家事國事,彰顯的是百年風起雲涌,傳遞的是家國深情。走近紅色家書,我感受到了心靈的淨化和精神的洗禮。

(責編:萬鵬、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