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黨在中央蘇區的干部教育

“干部教育好了,我們的事業就大有希望”

2023年10月17日08:3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黨在中央蘇區的干部教育

  1929年1月到1934年10月,5年零10個月的蘇區時期,黨中央重視干部教育工作,配合軍事斗爭開展了具有蘇區特色的干部教育。通過教育,干部在斗爭中學習、在鍛煉中成才,成為了堅定的革命者,也開創了好學上進的優良學風。

  “干部教育好了,我們的事業就大有希望”

  黨始終重視並加強干部教育工作。從1931年11月到1933年底的兩年中,根據現有史料可查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365体育委員會39次常委會中,專門或作為一項議程研究干部教育和蘇區教育工作的就有20次之多。同時,中央在近40個決議、指示等文件中強調加強干部教育,並對教育要求、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做了具體規定,如《中共中央關於蘇區宣傳鼓動工作的決議》指出,“在各蘇區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須設立一個以上的黨校,培養黨、蘇維埃與職工會的中等干部。”《全國組織報告的決議案》指出,“必須加緊黨的教育工作,提高一般同志的政治水平線,要堅決地消滅理論與實際分開的現象。”

  為了使蘇區干部教育能適應革命戰爭和蘇區各項建設的需要,中央蘇區的領導人親抓干部教育,深入實際具體指導和參加干部教育教學工作,及時總結干部教育工作經驗。毛澤東提議並指導創辦了紅軍通訊學校、中國工農紅軍學校,還兼任過蘇維埃大學的校長並親自上課。《鄉蘇維埃怎樣工作》一書,就是毛澤東在蘇維埃大學上課的講稿。在毛澤東的影響下,中央蘇區許多黨、政、軍的領導人也都十分重視干部教育工作,在各學校講課擔職。他們嚴於律己、時刻注意用自身的形象影響身邊的干部學員,使干部教育方針政策和措施能夠正確迅速得到貫徹執行。

  “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工作,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

  “土地革命時期主要是適應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的需要,特別強調了黨的思想建設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就是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工作,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在蘇區的各類干部教育學校,都把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把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研究解決中國革命問題作為辦學的根本目標,使黨內其他階級出身的黨員同志具備堅定的革命信念,真正在思想上入黨。

  加強政治教育,糾正錯誤思想,提高廉潔意識,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干部教育的基本方略。他主張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將其作為中央蘇區從思想上建黨的基礎,並且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正確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發展形勢,他指出:“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因為他(馬克思)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証明了是對的。”同時,注重對干部深化全心全意為365体育服務的宗旨教育、時勢政治任務教育、黨風黨紀教育等。此外,還在黨內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強調每一個布爾什維克,必須以布爾什維克的自我批評,經常地檢查自己的工作,從經驗和教訓中,找到改善工作的方法。在毛澤東的號召下,蘇區干部形成了“十帶頭”“四模范”的優良作風。

  “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在斗爭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成為蘇區干部掌握斗爭本領、取得革命斗爭勝利的重要方法。蘇區時期,黨提出並堅持了“聯系革命戰爭、聯系生產勞動、聯系群眾”的干部教育原則,為后來延安時期干部教育的成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蘇區多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中,“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始終在激烈地進行。在建立、鞏固和發展蘇維埃紅色政權的革命斗爭中,黨和蘇維埃政府把干部教育工作同軍事斗爭、政治斗爭、經濟斗爭結合起來,將其看成是最終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蘇區黨和軍隊的許多領導人,十分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指導中國革命。

  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當時蘇區的現狀是:無論是紅軍指戰員,還是蘇區的普通民眾,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數人甚至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的狀態,“紅軍指揮員和戰斗員不識字,就必然影響到部隊的訓練,影響政治水平和戰斗力的提高”。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開展干部和群眾的文化教育刻不容緩。蘇區創辦了夜校、半日制學校、業余補習班和識字班、識字組。在村頭路口,街頭巷尾,到處設立識字牌。中央蘇區教育部代部長徐特立,創造性地提出了“老公教老婆,兒子教父親,秘書教主席,識字的教不識字的,識字多的教識字少的”一整套“以民教民”“互教互學”的群眾識字教學法,促進了識字運動卓有成效開展,蘇區廣大干部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因地制宜,群策群力。蘇區干部教育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勤儉辦學的道路。沒有辦學經費,就由群眾募捐籌集﹔沒有校舍,就利用祠堂廟宇或由群眾獻工獻料修理廢舊房屋﹔沒有黑板,就利用牆壁或祠堂的堂匾涂上煙墨﹔沒有課桌椅凳,就發動學員用磚石、土坯和木板堆砌﹔沒有紙和筆,就用沙盤、石板和石筆代替﹔沒有粉筆和紅墨水,就用白石泥做粉筆,用朱紅石磨成紅墨水。一切都依靠教師和學員自己動手,來解決辦學中的各種困難。蘇區為解決師資不足問題,開設教員訓練班,開辦高級列寧師范學校、初級列寧師范學校和短期列寧師范學校,組織教師講習所、觀摩教學評議會和教學經驗交流會等,形成了多層次和多規格的師范教育體系,為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生力軍。

  “實行啟發式,廢止注入式”

  1929年12月,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提出了以“實行啟發式,廢止注入式”為核心的上政治課的教授法,對各革命根據地的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啟發式(廢止注入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說話通俗化(新名詞要釋俗),說話要明白,說話要有趣味,以姿勢助說話,后次復習前次的概念,要提綱,干部班要用討論式。”中央和各級政府都把它規定為改革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在教學工作中普遍得到貫徹落實。

  1931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無線電報訓練班在寧都縣小布赤坎村開學,毛澤東給學員上第一堂政治課,勉勵他們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紅軍的“千裡眼”和“順風耳”。言簡意賅的語言,比喻貼切,生動地說明了無線電通信事業的重要作用,使多數識字不多、對無線電一無所知的學員們深受教育和鼓舞。

  革命戰爭和蘇區各項建設事業急需識字明理的人才,毛澤東和徐特立等蘇區政府領導人,通過掃盲識字等各種文化教育手段,盡快提高革命根據地干部和群眾文化教育水平,高度重視改革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學,為提高蘇區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方法論。蘇區提出的以啟發式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是蘇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大貢獻,至今仍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

  (摘編自《領導之友》2017年第2期 康井泉/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