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李福澤:從一代名將到“兩彈”司令員

王恩寶 趙鵬

2023年06月05日08:15    來源:學習時報

李福澤,山東濰坊人,開國少將。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是“會打仗的文化人”。新中國成立后,他是基地導彈武器和衛星發射試驗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為推進我國國防尖端科技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投筆從戎回鄉抗日

李福澤大學即將畢業時,七七事變爆發。滿懷愛國激情的他投筆從戎,奔赴延安。1937年10月,組織派李福澤回家鄉山東發展革命武裝。李福澤以出國留學需要經費的名義從父親那裡拿到一大筆錢,組建起“山東八路軍七支隊”,從此踏上抗日道路。在魯中根據地的游擊戰爭中,李福澤智勇雙全、指揮有方,是“會打仗的文化人”。1939年,李福澤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第1團團長。9月,他率部參加淄河反頑作戰,一口氣攻佔18處高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1939年10月,李福澤帶領第一支隊開進臨朐縣,在農村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民主政權。當時駐臨朐的日軍有100多人。10月24日深夜,日軍糾集偽軍近300人,偷襲第一支隊駐守的五井村,企圖消滅李福澤部。形勢萬分危急,李福澤臨危不亂、沉著指揮。在密集的槍聲中,他細心地聽出:東面的槍聲清脆尖厲,北面的槍聲有些“悶鈍”。由此判斷出:進攻東面的是日軍,進攻北面的是偽軍。因為經過多次交手,李福澤總結出偽軍作戰從來都是消極怠戰,並不真心賣命,所用的武器也是老槍、破槍多,因此槍聲是“悶鈍”的,毫無攻擊性。要滅其根本,必先剪其羽翼。李福澤決定以少量兵力牽制日軍,集中大部兵力先打掉偽軍,繼而再打日軍。第一支隊在及時趕來增援的臨朐縣八路軍獨立營配合下,經過激戰,擊斃偽軍大隊長,使偽軍繳械投降。隨后,李福澤立即帶兵轉攻日軍。日軍潰敗,退至蓮花山北麓一帶。李福澤率部乘勝追擊,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在經歷17個小時的拼殺后,戰斗結束。此役共斃傷俘日偽軍近300人,擊斃日軍中隊長木莫、小隊長岩井和石日,繳獲重機槍、輕機槍、迫擊炮等一大批武器裝備。五井戰斗受到八路軍總部表揚。《大眾日報》在題為《慶祝臨朐大勝利》的社論中盛贊這次戰斗是“山東抗日兩年來的最模范的勝利戰斗”。

抗戰后期,在魯中軍區發起的蒙陰戰役中,李福澤派人化裝入城,用炸藥炸開城門。隨后我軍發動強攻,消滅日偽軍1300多人,解放了蒙陰城,使沂蒙區和泰南區根據地連成一片。1945年8月,李福澤率部參加了山東軍區的最后反攻,相繼解放博山、淄川、周村等城鎮。

白山黑水鑄就忠誠

1946年2月,李福澤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第11旅旅長,參加了保衛本溪、鞍山和遼陽的戰斗。5月,他調任4縱參謀長。11月,4縱發起新開嶺戰役,全殲國民黨第25師共8000余人,俘虜師長李正誼,首創東北民主聯軍一次作戰全殲敵人一個整師的輝煌戰例。

1948年10月,李福澤參加遼沈戰役塔山阻擊戰。戰前,李福澤和4縱副司令員胡奇才到塔山實地勘察后發現:“塔山”根本無險可守!雖然名字叫“塔山”,其實既沒有“塔”,也沒有“山”,所謂的“塔山”,不過是個海拔僅59米的小山包,旁邊有個200多戶的小村子,南面有條飲馬河,將敵我分開。敵我高度差僅有20多米。不僅如此,我軍構筑的塔山防線,東起渤海,西至虹螺峴山,長達30公裡,如此長的防線怎麼守?第二天,胡奇才和李福澤又來到塔山陣地。他們發現在塔山這扇決不能開啟的門上,錦榆公路上的塔山村就是門栓,雖然無險可守,但卻是重中之重。既然無險可守,就必須人為地制造“地利”,必須利用臨時的野戰工事以及村中房屋,筑牢防御體系,頂住進攻、插緊門栓。

為了檢驗防御陣地的堅固程度,胡奇才甚至命令炮兵往剛修好的工事上開炮。如果自己的炮彈都頂不住,更別說國民黨陸軍的榴彈炮和海面上“重慶號”的152毫米艦炮。在胡奇才和李福澤的督促下,塔山、白台山的工事終於修好。作為4縱的參謀長,李福澤負責阻擊戰中的作戰方案命令和兵力部署調配。當時很多官兵都說,李參謀長雷厲風行,嚴格治軍,對違反命令者毫不留情,堪稱“鐵面參謀長”。

經過6天6夜血戰,4縱以傷亡3000多人的代價,守住了陣地,用生命和信仰鑄就真正的“塔山”。在塔山阻擊戰中,4縱廣大指戰員英勇無畏,共產黨員帶頭殺敵,涌現出一大批英雄團隊,“塔山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等都因在塔山阻擊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贏得殊榮。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盤活了遼沈戰役全局,隨著錦州的攻克,東北野戰軍圍殲國民黨軍的“大棋”已成定局。

組建基地獻身國防

1958年10月,經國防部批准,將地處西北戈壁額濟納旗青山頭地區的導彈試驗靶場改名為中國365体育解放軍某訓練基地。李福澤由廣州軍區調任基地副司令員,后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兼訓練基地司令員,是基地導彈武器和衛星發射試驗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指揮發射了新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第一枚中程導彈、第一枚核導彈、第一枚遠程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為我國國防尖端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在基地初創時期,李福澤領導了基地的全面建設。1960年,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和基地黨委一班人帶領廣大官兵,自力更生,開荒種田,為部隊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他參與組織領導了一系列基地的組建和場區建設。面對我國導彈、衛星試驗的嶄新事業,他十分重視、關心和愛護科技干部,狠抓部隊技術訓練。在祖國西北、戈壁大漠艱苦奮斗的16個春秋,李福澤先后直接參與組織領導了地對地、地對空、空對空導彈,導彈核武器以及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等重大試驗任務。為了有效開展工作,李福澤不以領導自居,虛心向蘇聯專家學習導彈技術。當時規定:蘇聯專家授課,學員的筆記本課后上交保密室保管。為此,李福澤從早到晚探索記憶訣竅,終於練出一套記憶絕活,基本做到蘇聯專家教授的內容過耳不忘、過目不忘。

1996年,李福澤因病去世。其遺骨分為兩處安葬,一處是在他曾經戰斗過的東北塔山,另一處是他長期工作過的酒泉。從一代名將到“兩彈”司令,李福澤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重任。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