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楷模>>“時代楷模”萬步炎
分享

蹈海酬壯志 潛心育新人

——時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系列報道之三

2023年05月26日09:04    來源:湖南日報

廣袤的海洋,是地球生命起源之地,但同時又用黑暗、寒冷、高壓、腐蝕、導電的海水,阻擋人類深入探尋。

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帶領團隊研制出的深海“神獸”——“海牛Ⅱ號”,卻能潛游至2000多米深的海底,如泥鰍般鑽進231米的岩層,還能全程保壓帶回珍貴的新型能源——可燃冰。

這位“時代楷模”從事海洋事業的38年間,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海上度過。海洋,不僅是他科研的主戰場,也是他育人的大課堂。

“我就是吃這碗飯的”

萬步炎的老家在華容縣農村。少年時,洞庭湖很近,大海很遠。

1983年夏季,19歲的萬步炎去大連參加一個會議,在這座濱海之城,他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看著海天相接的壯闊美景,萬步炎想起了心愛的姑娘,做了一件“最浪漫的事”——在附近商店買了一個粉色水壺,裝了一瓶“海的味道”帶了回去。這位姑娘,就是他現在的妻子劉淑英。

大海雖美,但也變幻莫測,暗藏危險。1998年,他第一次登上遠洋科考船,卻因暈船吐得昏天黑地,隻能一直躺著。“我來是要干活的呀,一直躺著怎麼行。”他支撐著爬起來,搖晃著到甲板上來回走,逼著自己吃東西。一周之后,他適應了大海的跌宕起伏。

2005年,萬步炎參加國家組織的第一個環球科學考察,在海上待了5個月。橫跨太平洋時,科考船遇到14級台風,近20米高的巨浪接連扑過來,隨時都可能把船吞沒。

這是萬步炎離死神最近的一次,但他沒有退卻:“我就是吃這碗飯的,大海,就是我的主戰場。”

桀驁不馴的大海,一次次向萬步炎發出戰書。

2008年,“海牛”海試時決定採用高達3300伏的鎧裝光電復合纜供電和光纖通信。“停,快停下來!”鑽機下潛到1000米時,絕緣值突然時高時低,漏電危險一觸即發。萬步炎拔腿沖向絞車間,發現絞車和鎧裝高壓電纜連接處使用的是普通絕緣膠帶。他立即派電工進行緊急搶修,終於,“海牛”著陸海底,鑽機成功下鑽2米取樣。

2015年5月,萬步炎和團隊在台灣海峽進行“海牛”絞車收放試驗時,遇到了七級大風,巨浪不斷向科考船涌來,船體劇烈搖晃。據氣象預報,風浪還會增強。船長要求盡快返航。“請再給我幾分鐘!”獲得船長同意后,萬步炎的聲音穿透風雨海浪,“大家繼續干!”經過大家的努力,絞車收放試驗終於完成,科考船於風雨中緊急返航。

投身海洋事業以來,每一次海試,萬步炎都沒有缺席。“萬教授說,出海機會是寶貴的,要珍惜,隻有親臨一線,才能獲取真實的情況,才能把‘海牛’做得更好。”“海牛”團隊成員朱偉亞說。

“做我的學生必須要到海上去”

在科研過程中,萬步炎意識到,填補國家海洋領域的空白,不僅在技術上,更在人才的培養上。

2010年,萬步炎從長沙礦山研究院調到湖南科技大學,開始著手培養新一代的國家海洋人才。

“從前我帶團隊,隻要教他們把任務完成,把成果做出來就可以了,但到高校,不光要讓學生學會動手,還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理論水平的提高。”萬步炎回憶,當時他是依托機電學科進行教學,由於很多做海洋研究必需的課程還沒有開設。因此,他到學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了一門海洋流體力學課。

做萬步炎的學生,還需要上好兩門課:走進海洋是專業課,吃苦耐勞是必修課。

“做我的學生必須要到海上去!我招學生,第一件事就是問他們,離家幾個月,海上枯燥的生活能否適應?暈船能不能克服?到海上,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教授,都得拿起扳手、電焊,像工人一樣干活,能不能接受?”萬步炎說。

2018年暑假,還沒有正式報到入學的“90后”博士生許靖偉,就接到導師萬步炎的電話:一周后上船!從沒見過大海的小伙既興奮又緊張,這堂“海上第一課”也讓他至今記憶猶新。“夏天甲板上像蒸籠,有時候溫度高達70攝氏度,可萬教授比年輕人還能熬,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我困得眼皮打架,他仍精神抖擻。”以大海為教材,年輕的許靖偉也堅定了自主創新的信念。

實驗室內無法完美模擬海上現場狀況,科研設備的問題在海上最容易集中顯現。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排除故障、解決問題,考驗著學生的實踐水平和知識的遷移運用。

因此,每遇到問題,萬步炎就會召集學生拿出方案共同探討,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實踐操作,自己則在旁邊指導。這樣一來,每次出海,學生都能飛速進步。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潛航員、湖南科技大學2019級研究生唐文波,就是“海牛”團隊培養出來的。“萬教授對海洋的熱愛、對工作的嚴苛,都讓我受益匪淺。”2021年10月,唐文波乘坐“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直潛深海7731.30米,成功完成全海深沉積物氣密取樣。

截至目前,萬步炎團隊培養了8名博士和42名碩士。這些學生,都已成為“鑽”在我國海洋事業上的一顆顆螺絲釘。

“這是大海的饋贈”

海上的時光,也有很多美好。鯨魚、鯊魚陪伴他們前行,海豚在船前嬉戲。

在等待海試作業的間隙,喜歡釣魚的萬步炎,偶爾會借用海員攜帶的釣具釣魚來吃。“那才是真正的海鮮,比如魷魚隻需剖開洗淨切成絲,然后與醬油、洋蔥、芥末一拌,那個美味,我到岸上都會回味很久。”萬步炎笑著跟記者分享。

萬步炎還有一大愛好,就是開“海上講堂”——授課內容上至天文星象,下至海洋研究,還有量子力學、相對論、音樂。“萬教授很博學,他的課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也讓海上生活沒那麼枯燥了。”湖南科技大學海洋實驗室副主任、“海牛”團隊成員金永平說,跟隨萬教授這麼多年,他對海洋事業的熱愛激勵著自己不斷奮勇向前。

如今,59歲的萬步炎已一頭白發,他笑言:“這是大海的饋贈”。他已記不清,在海上看過多少次日出日落,仰望過多少次滿天繁星。“但我最喜歡的風景,還是鑽機下探時傳上來的畫面,看到各種各樣的海魚在鑽機旁游來游去,好可愛。”

“將來即使我退休了,也不會跟海洋事業完全脫離,如果有后輩找我咨詢一些事情,我會盡最大能力提供自己的意見。”萬步炎說,如果65歲能退休,自己第一件事就是去考飛機駕照,然后帶著夫人一起去看世界,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蓉)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