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戰斗在黨的革命宣傳戰線的張仲實

岳國芳 朱怡春

2023年05月19日08:37    來源:學習時報

張仲實(1903—1987年)是黨史上第一位陝西省隴縣籍共產黨員、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翻譯家、理論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張仲實在黨的宣傳戰線開展革命斗爭,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民主主義文化作出應有貢獻。

成立渭北特支,參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張仲實出生於陝西省隴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底,隴縣高級小學畢業的張仲實留校擔任見習司書生。1922年夏,張仲實考取了三原縣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在五四運動影響下,三原縣已經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地。張仲實所在學校專門設置流通圖書館公開陳列中共中央的《向導》《新青年》、共青團中央的《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張仲實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確立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1923年7月至1926年6月,他一方面主動以《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的代銷員身份團結進步學生﹔另一方面自發創辦讀書會宣傳介紹革命思想。與此同時,共青團中央了解到《中國青年》在陝西三原的暢銷情況后,於1924年8月委托上海大學學生李秉乾(又名李子健)返回家鄉三原發展團組織。同年10月正式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渭北特支”,張仲實任特支干事。隨后,渭北學生聯合會成立,張仲實被推選為會長。

1925年1、2月間,張仲實正式成為共產黨員,參加三原地區的黨組織工作。不久,“中國共產黨渭北特支”正式成立,張仲實任書記。他領導渭北特支舉行民眾集會以號召反對帝國主義、倡議召開國民會議,此外還組織開展悼念孫中山活動、驅逐陝西軍閥吳新田運動、聲援上海工人階級罷工斗爭。

1926年6月,張仲實在《向導》上發表了關於陝西農民運動的通訊,揭露了軍閥劉鎮華統治的罪惡行徑。張仲實也因此被列入了軍閥的通緝名單。剛畢業的張仲實被迫離陝赴滬,繼續開展革命工作。

遠赴蘇聯深造,立志從事黨的革命宣傳事業。1926年7月,張仲實考取了由國共兩黨合作創辦的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同年9月,又通過了中共中央選派留學生的考試。10月,張仲實同其他60余人正式赴蘇學習。張仲實起初被分配到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同學有張聞天、楊尚昆、伍修權等共產黨員。1928年5月,張仲實所在的大學與中山大學合並為莫斯科中山大學,他被分配到張聞天負責的俄文翻譯班,參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工作。

留蘇的4年間,為准確理解和翻譯俄文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張仲實努力自學俄語。當時上課老師都用俄語講授政治訓練課程和基礎理論課程,中國學生的俄語基礎薄弱,課程、理論學習都很吃力。為克服語言障礙,張仲實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查閱俄語辭典、讀俄文。甚至到了周末,他都按部就班拿著辭典到教室學習俄語。他個人也因成績優異擔任教務班長。

1930年,即將畢業歸國的張仲實,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履歷表的“回國工作的方向”一欄,填寫了“回國后願做黨的宣傳工作”。可以看出,他的留學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回國之后宣傳馬克思主義、致力於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張仲實在留學蘇聯期間所積澱的俄語功底、理論功底、實踐經驗,既開闊了政治視野,也為他后來從事黨的宣傳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黨的抗戰思想。1930年8月,張仲實遵照黨組織安排回國,先后在唐山、天津從事工人運動,擔任中共京東特委宣傳部部長。1931年1月,張仲實赴上海聯系當地黨組織未果。在與黨組織失聯期間,他先后在神州國光社、中山文化教育館工作,且定期向《時事類編》提供從蘇聯報刊上翻譯的文章宣傳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狀況。1935年2月,經胡愈之推薦,張仲實赴生活書店任《世界知識》雜志主編。張仲實所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之前途》《未來大戰和我們》等時局評論,預見了不久后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也使得該刊物聲名大噪,影響海內外。

與此同時,張仲實始終致力於黨的抗戰宣傳工作。1935年6月,張仲實在《世界知識》上發表《東北四省的義勇軍運動》一文,稱贊東北365体育“正在努力掙扎著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侵略,正在進行著真正的民族革命戰爭,以爭取自身的解放”。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后,他與鄒韜奮合辦《抗戰》三日刊,並在首期發表《全民抗戰的展開》一文,駁斥戰敗主義論調,高呼全面抗戰。9月1日,張仲實又與金仲華等進步人士創辦《戰時聯合旬刊》。1938年,張仲實在《全民抗戰》先后發表了《中國抗戰與蘇聯》《民族大團結》等數十篇呼吁全民族團結抗戰的文章。此外,他所編寫的20萬字的《國際現勢讀本》也成為當時動員民眾抗戰、鼓舞民眾抗戰信心的重要參考書。1939年,張仲實與茅盾輾轉至新疆開展文化統戰工作。其間,他擔任《反帝戰線》的編委、新疆文化協會副會長,其發表的《八年來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開展》等文章,對鼓舞新疆365体育反對帝國主義產生了積極影響。

投身馬列主義經典原著翻譯事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40年5月,張仲實與茅盾經周恩來等人的幫助抵達延安,開展馬列主義著作翻譯、研究工作。同年6月,張仲實擔任馬列學院編譯部主任,兼任陝北公學領導班子成員。他與編譯部的工作人員在艱苦條件下,翻譯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其中包括翻譯英文版《列寧選集》20卷本,以及《馬恩叢書》10卷本。張仲實還參與了《列寧選集》20卷本的校訂工作。

與此同時,張仲實更為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研究與宣傳工作。1941年,他在《解放》雜志發表的《掌握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為紀念列寧逝世十七周年而作》一文中提出:馬克思主義有兩種:一種是口頭上的、書本上的、教條式的﹔另一種則是革命的、實踐的、創造性的。進而總結道: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在自己20年來的革命斗爭中,不僅已經學會了嫻熟而正確地把馬、恩、列、斯的學說應用於中國的環境,而且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問題上,已經向前推進了馬列主義,已經給馬列主義的“總寶庫”提供了好多新的貢獻,添加了許多新的珍貴東西。除此之外,他還撰寫《毛澤東傳略》《朱德傳略》等中共領導人傳記,宣傳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歷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之后,張仲實先后發表了《我們的祖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等一系列文章,以高度的理論自覺為推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廣泛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